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作業3。文字。
第3-2章。第一節。第三段。
在大氣層的底部含有臭氧氣體,足夠用來過濾太陽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輻射。
第3-2章。第一節。第四段。
水圈由地球上的水組成,它包含了液態水(在地表和地下)、冰(極地的冰、冰山和永凍土層裡的冰)、和水蒸氣。
第3-2章。第一節。第五段。
地圈包含了地核和岩石圈,而岩石圈則包含了上部地函和地殼。
第3-7章。第一節。第三段。
科學家利用裝有遙感設備的飛機和衛星在地球表面進行瀏覽和收集數據,他們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去捕捉、儲存、分析和展示這些資料。
第3-7章。第一節。第四段。
地理資訊系統(GIS)可以把透過搖感設備所產生的資料數位化,並且把這些資料轉成地圖。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第3-2章。The Earth's Life-Support System Has Four Major Components。第3~5段。
The atmospheric layer, stretching 17-48 (11-31 miles) kilometers above the earth's surface, is the stratosphere.Its lower portion contains enough ozone gas to filter out most of the sun's harmful ultraviolet radiation.This global sunscreen allows life to exist on land and in the surface layers of bodies of water.
大氣層,由地球表面延伸14-48公里(11-31英哩)是平流層。在它的更底部包含足夠的臭氧氣體足夠過濾掉太陽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輻射。這個全球的防護罩使得生命存在在這土地上和大片在表層的水。
The hydrosphere consists of the earth's water.It is found as liquid water (on the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ice (polar ice, icebergs, and ice in frozen soil layers called permafrost), and water vapor in the atmosphere.Most of this water is in the oceans, which cover about 71% of the globe.
水圈由地球上的水所組成。它有液態水(在地表和地下)、冰(極地的冰、冰山和在冰凍在土壤中的冰稱為永凍土)和在空氣中的水蒸氣。大部分的水都在海洋裡,它覆蓋了70%的地球。
The geosphere consists of the earth's intensely hot core, a thick mantle composed mostly of rock, and a thin outer crust. The lithosphere is the earth's solid crust and upper mantle.It contains nonrenewable fossil fuels and minerals we use as well as renewable soil chemicals that organisms need to live, grow, and reproduce.
地圈是由地球很熱的核心和是由大部分的岩石和薄薄的外表硬層所組成的地幔所組成的。
地殼是地球堅硬的的殼層和地幔的上半部。它包含了不可更新的礦物燃料和我們也是用可更新的礦物,也就是生物生存、成長和繁殖所需的土壤化學物質。
大氣層,由地球表面延伸14-48公里(11-31英哩)是平流層。在它的更底部包含足夠的臭氧氣體足夠過濾掉太陽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輻射。這個全球的防護罩使得生命存在在這土地上和大片在表層的水。
The hydrosphere consists of the earth's water.It is found as liquid water (on the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ice (polar ice, icebergs, and ice in frozen soil layers called permafrost), and water vapor in the atmosphere.Most of this water is in the oceans, which cover about 71% of the globe.
水圈由地球上的水所組成。它有液態水(在地表和地下)、冰(極地的冰、冰山和在冰凍在土壤中的冰稱為永凍土)和在空氣中的水蒸氣。大部分的水都在海洋裡,它覆蓋了70%的地球。
The geosphere consists of the earth's intensely hot core, a thick mantle composed mostly of rock, and a thin outer crust. The lithosphere is the earth's solid crust and upper mantle.It contains nonrenewable fossil fuels and minerals we use as well as renewable soil chemicals that organisms need to live, grow, and reproduce.
地圈是由地球很熱的核心和是由大部分的岩石和薄薄的外表硬層所組成的地幔所組成的。
地殼是地球堅硬的的殼層和地幔的上半部。它包含了不可更新的礦物燃料和我們也是用可更新的礦物,也就是生物生存、成長和繁殖所需的土壤化學物質。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第一章作業。
1-1。What Is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
環境科學是一門和自然相連接的研究,我們四周的所有事物就是環境,它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空氣、水和能量),而它們彼此是互相作用的。而永續力在本書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它就是地球上各式各樣的自然系統、人類文化系統和經濟結構,為了能生存和適應環境狀況不斷改變所擁有的能力。
而永續力的關鍵因素就是自然資本,自然資本就是自然資源和自然服務的結合。自然資本就是藉由自然提供自然資源和自然服務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支撐經濟結構。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的物質和能量,它是對於人類是必要和有用的。自然服務是支稱生命和人類經濟的自然功能,就像是空氣和水的淨化。
所以環境永續社會最終目的指的就是,一個可以滿足現在需求而未來也不會缺乏基本資源,且是一個公平公正,對後人也不會造成影響的方法。
1-2。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經濟成長指的就是一個國家在進出口貨物的成長,而這通常都是以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的變化來測量。而經濟成長相對的也能提供更多的貨物和服務給大家,經濟發達的目標就是透過經濟成長來促進生活水準。有些經濟學家要求常規不間斷的經濟成長,而有些環境和生態的經濟學家則要求大家應該要更注重在環境持續經濟發展上,這包含了政治的和經濟的系統,不支持對環境有害且非永續的以降低自然資本方式去促進經濟成長,鼓勵對有環境有好處且是永續的以維持自然資本方式去使經濟發達。
1-3。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生態足跡,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計算為了支持一個人或國家的生活型態而對生態造成的影響,並將這生態影響以「所需消耗的土地面積」來表達。
假如一個國家或是全世界,他的總生態足跡是比補充它的可再生資源和吸收所導致的廢物和汙染的生物的能力大,這就有可能會有生態赤字,在2006,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和全球足跡網路估計人類在全球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了地球生物能力大約25%,如果現在我們使用可再生資源持續以指數型成長的話,全球足跡網路估計在2050年人類會試圖使用地球所提供可再生資源的兩倍,這是一件值得我們認真去省思的事。
1-4。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汙染是任何化學的或是物理的在環境中的變化,汙染是對人類或是其他有生命的生物體有害的。而我們所產生的汙染源有兩種來源,一是點來源另一為非點來源,點來源是單獨的、可辨別的來源,非點來源是分散的而且通常都很難辨別。而且汙染可以分成三種有害的影響:(1)中斷或是降低人類和其他種類的生命維持系統(2)對野生動物、人類健康和資產有害(3)製造像噪音和討厭的氣味、味道和景象這種令人討厭的事。
我們處理汙染有兩種不同的方法:(1)汙染預防,減少或是消除製造汙染(2)汙染的大掃除,這包含了在產生汙染後的清掃和稀釋汙染源。
而我們可以從我們生活上做努力,例如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碳的排放量,也可以減少石油的使用量,而且對於交通也有不錯的影響)、多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物品(環保筷、購物袋、自備水壺等)、不亂燃燒東西(例如燒稻草)、隨手關燈關水等等,現在大家都在提倡節能減碳,雖然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過積少成多,當大家都一起做之後,那種成效是不容小覷的。
1-5。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有些專家指出有五種基本導致環境問題的原因:
1.人口的成長
2.浪費和使用無法永續的資源
3.貧窮
4.疏忽包含市場價值所導致生產和使用物品和服務的環境費用
5.缺乏對自然運作的知識
貧窮會發生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他們無法獲得基本需求,包含食物、水、健康和教育。而貧窮也影響著人口成長,對於許多窮人來說,有更多的孩子是一個能夠維持生存的方法,因為他們的孩子會幫他們收集燃料(大部分是木頭和動物的糞便)、搬運飲用水和照顧農作物和家畜,而在他們老年時(在貧窮國家大約是在40~50歲)孩子也可以照顧他們,因為在貧窮國家他們沒有社會福利、健康照顧和退休金,所以他們的生育率很高,但是這不但會造成環境的負擔,對於人的健康也有影響。而貧窮對於健康所會導致的問題是:營養失調、無法滿足需求的公共設施和乾淨的飲用水、嚴重的呼吸疾病和早產兒吸入燃燒木頭和煤所排放的廢氣而死亡,而根據WHO的估計全求每年至少有七百萬的人因此早死,所以由此可知貧窮所導致的結果真的很可怕。
而大家在解決環境問題又有不同的看法和解決方法,但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並不是黑白分明的,反而是處於灰色地帶的,大家必需要藉由交換環境問題的解答而努力去創造社會資本,並且努力認同和分享對未來的看法,而且一起努力並發展出能實施這些看法的策略。
1-6。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1.Reliance on Solar Energy:
太陽溫暖地球和支持植物行光合作用,來提供食物給植物本身和人類和其他動物。
2.Biodiversity:
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的種類有驚人的多樣化、他們擁有的基因、他們生存的生態系統,和自然服務他們能提供不計其數的方法,使生物能適應歷經地球歷史環境情況的改變。
3.Population Control:
用競爭的方式來獲取有限的資源,這樣就可以限制他們的成長的數量。
4.Nutrient Cycling:
大自然化學物質循環的過程是為了植物和動物需要維持生存和繁殖。
環境科學是一門和自然相連接的研究,我們四周的所有事物就是環境,它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空氣、水和能量),而它們彼此是互相作用的。而永續力在本書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它就是地球上各式各樣的自然系統、人類文化系統和經濟結構,為了能生存和適應環境狀況不斷改變所擁有的能力。
而永續力的關鍵因素就是自然資本,自然資本就是自然資源和自然服務的結合。自然資本就是藉由自然提供自然資源和自然服務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支撐經濟結構。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的物質和能量,它是對於人類是必要和有用的。自然服務是支稱生命和人類經濟的自然功能,就像是空氣和水的淨化。
所以環境永續社會最終目的指的就是,一個可以滿足現在需求而未來也不會缺乏基本資源,且是一個公平公正,對後人也不會造成影響的方法。
1-2。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經濟成長指的就是一個國家在進出口貨物的成長,而這通常都是以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的變化來測量。而經濟成長相對的也能提供更多的貨物和服務給大家,經濟發達的目標就是透過經濟成長來促進生活水準。有些經濟學家要求常規不間斷的經濟成長,而有些環境和生態的經濟學家則要求大家應該要更注重在環境持續經濟發展上,這包含了政治的和經濟的系統,不支持對環境有害且非永續的以降低自然資本方式去促進經濟成長,鼓勵對有環境有好處且是永續的以維持自然資本方式去使經濟發達。
1-3。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生態足跡,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計算為了支持一個人或國家的生活型態而對生態造成的影響,並將這生態影響以「所需消耗的土地面積」來表達。
假如一個國家或是全世界,他的總生態足跡是比補充它的可再生資源和吸收所導致的廢物和汙染的生物的能力大,這就有可能會有生態赤字,在2006,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和全球足跡網路估計人類在全球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了地球生物能力大約25%,如果現在我們使用可再生資源持續以指數型成長的話,全球足跡網路估計在2050年人類會試圖使用地球所提供可再生資源的兩倍,這是一件值得我們認真去省思的事。
1-4。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汙染是任何化學的或是物理的在環境中的變化,汙染是對人類或是其他有生命的生物體有害的。而我們所產生的汙染源有兩種來源,一是點來源另一為非點來源,點來源是單獨的、可辨別的來源,非點來源是分散的而且通常都很難辨別。而且汙染可以分成三種有害的影響:(1)中斷或是降低人類和其他種類的生命維持系統(2)對野生動物、人類健康和資產有害(3)製造像噪音和討厭的氣味、味道和景象這種令人討厭的事。
我們處理汙染有兩種不同的方法:(1)汙染預防,減少或是消除製造汙染(2)汙染的大掃除,這包含了在產生汙染後的清掃和稀釋汙染源。
而我們可以從我們生活上做努力,例如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碳的排放量,也可以減少石油的使用量,而且對於交通也有不錯的影響)、多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物品(環保筷、購物袋、自備水壺等)、不亂燃燒東西(例如燒稻草)、隨手關燈關水等等,現在大家都在提倡節能減碳,雖然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過積少成多,當大家都一起做之後,那種成效是不容小覷的。
1-5。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有些專家指出有五種基本導致環境問題的原因:
1.人口的成長
2.浪費和使用無法永續的資源
3.貧窮
4.疏忽包含市場價值所導致生產和使用物品和服務的環境費用
5.缺乏對自然運作的知識
貧窮會發生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他們無法獲得基本需求,包含食物、水、健康和教育。而貧窮也影響著人口成長,對於許多窮人來說,有更多的孩子是一個能夠維持生存的方法,因為他們的孩子會幫他們收集燃料(大部分是木頭和動物的糞便)、搬運飲用水和照顧農作物和家畜,而在他們老年時(在貧窮國家大約是在40~50歲)孩子也可以照顧他們,因為在貧窮國家他們沒有社會福利、健康照顧和退休金,所以他們的生育率很高,但是這不但會造成環境的負擔,對於人的健康也有影響。而貧窮對於健康所會導致的問題是:營養失調、無法滿足需求的公共設施和乾淨的飲用水、嚴重的呼吸疾病和早產兒吸入燃燒木頭和煤所排放的廢氣而死亡,而根據WHO的估計全求每年至少有七百萬的人因此早死,所以由此可知貧窮所導致的結果真的很可怕。
而大家在解決環境問題又有不同的看法和解決方法,但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並不是黑白分明的,反而是處於灰色地帶的,大家必需要藉由交換環境問題的解答而努力去創造社會資本,並且努力認同和分享對未來的看法,而且一起努力並發展出能實施這些看法的策略。
1-6。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1.Reliance on Solar Energy:
太陽溫暖地球和支持植物行光合作用,來提供食物給植物本身和人類和其他動物。
2.Biodiversity:
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的種類有驚人的多樣化、他們擁有的基因、他們生存的生態系統,和自然服務他們能提供不計其數的方法,使生物能適應歷經地球歷史環境情況的改變。
3.Population Control:
用競爭的方式來獲取有限的資源,這樣就可以限制他們的成長的數量。
4.Nutrient Cycling:
大自然化學物質循環的過程是為了植物和動物需要維持生存和繁殖。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第2-1章。Science and Enviromental Science Have Some Limitations。第二段
Instead scientists try to establish that a particular model, theory, or law has a very high probability(90-99%)of being true and thus is classified as reliable science.
反而科學家們會設立一個特別的模型、理論、規則,這些有高機率會是真的因此被歸類為可靠的科學。
Most scientists rarely say something like, "Cigarettes cause lung cancer."
大多數的科學家很少會這樣說:「抽菸會導致肺癌。」
Rather, they might say, "Overwhelming evidence from thousands of studies indicates that people who smoke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lung cancer."
反而他們會這樣說:「根據數以千計的報告指出,抽菸會增加罹患肺癌的危險。」
反而科學家們會設立一個特別的模型、理論、規則,這些有高機率會是真的因此被歸類為可靠的科學。
Most scientists rarely say something like, "Cigarettes cause lung cancer."
大多數的科學家很少會這樣說:「抽菸會導致肺癌。」
Rather, they might say, "Overwhelming evidence from thousands of studies indicates that people who smoke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lung cancer."
反而他們會這樣說:「根據數以千計的報告指出,抽菸會增加罹患肺癌的危險。」
第1-5章。We Can Work Together to Solve Enviromental Problems。第二段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not black and white, but rather all shades of gray because proponents of all sides of these issues have some legitimate and useful insights.
解決環境問題並不是黑白分明的,反而是處於灰色地帶的,因為在這議題的支持者這邊有的是合情合理且有用的看法。
This means that citizens can strive to build social capital by finding trade-off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 important theme of this book.
這就表示市民們可以藉由發現並交換環境問題的解答而努力去創造社會資本,這在本書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They can also try to agree on shared visions of the future and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such visions beginning at the local level,such as citizens of Chattanooga, Tennessee(USA), have done.
他們也能努力認同並分享對未來的看法而且ㄧ起努力並發展出能實施這些看法且是以基礎為開始的策略,就像事已經做了的查怒特加市和田納西州的市民ㄧ樣。
解決環境問題並不是黑白分明的,反而是處於灰色地帶的,因為在這議題的支持者這邊有的是合情合理且有用的看法。
This means that citizens can strive to build social capital by finding trade-off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 important theme of this book.
這就表示市民們可以藉由發現並交換環境問題的解答而努力去創造社會資本,這在本書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They can also try to agree on shared visions of the future and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such visions beginning at the local level,such as citizens of Chattanooga, Tennessee(USA), have done.
他們也能努力認同並分享對未來的看法而且ㄧ起努力並發展出能實施這些看法且是以基礎為開始的策略,就像事已經做了的查怒特加市和田納西州的市民ㄧ樣。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第1-5章。CASE STUDY。第二段
During the 1960s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rated Chattanooga as having the dirtiest air in the United States.
在60年代的美國政府官員評估查特努加市是擁有美國最骯髒的空氣。
Its air was so polluted by smoke from its coke ovens and steel mills that people sometimes had to turn on their vehicle headlights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它的空氣是被炭爐和鋼廠的煙所污染,所以人們有時必須在正中午的時候就打開車頭燈。
The Tennessee River flowing through the city's industrial center bubbled with toxic waste.
田納西河流過城市的工業中心,然後和有毒的廢物一起起泡泡。
People and industries fled the downtown area and left a wasteland of abandoned and polluting factories, boarded-up buildings, high unemployment, and crime.
人們和工廠逃離城市而且留下一處被遺棄的荒地和污染的工廠、被木板覆蓋的大樓、高失業率、和犯罪率。
在60年代的美國政府官員評估查特努加市是擁有美國最骯髒的空氣。
Its air was so polluted by smoke from its coke ovens and steel mills that people sometimes had to turn on their vehicle headlights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它的空氣是被炭爐和鋼廠的煙所污染,所以人們有時必須在正中午的時候就打開車頭燈。
The Tennessee River flowing through the city's industrial center bubbled with toxic waste.
田納西河流過城市的工業中心,然後和有毒的廢物一起起泡泡。
People and industries fled the downtown area and left a wasteland of abandoned and polluting factories, boarded-up buildings, high unemployment, and crime.
人們和工廠逃離城市而且留下一處被遺棄的荒地和污染的工廠、被木板覆蓋的大樓、高失業率、和犯罪率。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Week3 翻譯(第1-3章。第二小節。第二小段)
If a country's, or the world's,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larger than its biological capacity to replenish its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absorb the resulting waste products and pollution, it is said have an ecological deficit.
假如一個國家,或是整個世界,它的總生態足跡是比補充它的可再生資源和吸收所導致的廢物和汙染的生物的能力大,這就像是可能會有生態赤字ㄧ樣。
In 2006,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and the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estimated that humanity's global ecological footprint exceeded the earth's biological capacity by 25%(Figure1-8,bottom).
在2006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和全球足跡網路估計人類在全球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了地球生物能力的大約25%(底下圖1-8)。
That figure was about 88% in the world's high-income countri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ving the world's largest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If the current continues, the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estimates that by 2050 humanity will be trying to use twice as many renewable resources as the planet can supply(Figure1-8)(Concept1-3).
這張圖說明在全球大約有88%的是在高所得國家,而美國就擁有了全世界最大的生態足跡。如果近年使用可再生資源持續的以指數型態成長,全球足跡網路估計在2050年人類將會試圖使用地球所提供的可再生資源的兩倍(圖1-8)(觀念1-3)。
See Figure 3 on pp.S16-S17 and Figure 5 on p. S19 in Supplement 4 for maps of hum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for the worl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Figure 4 on p.S18 for a map of countries that are ecological debtors and those that are ecological creditors.
參閱在pp.S16-S17的圖3和在p.S19圖5補充4的一張人類生態足跡在全世界和美國的圖和在p.S18圖4ㄧ張國家的生態債務人和那些生態債權人的圖。
假如一個國家,或是整個世界,它的總生態足跡是比補充它的可再生資源和吸收所導致的廢物和汙染的生物的能力大,這就像是可能會有生態赤字ㄧ樣。
In 2006,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and the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estimated that humanity's global ecological footprint exceeded the earth's biological capacity by 25%(Figure1-8,bottom).
在2006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和全球足跡網路估計人類在全球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了地球生物能力的大約25%(底下圖1-8)。
That figure was about 88% in the world's high-income countri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ving the world's largest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If the current continues, the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estimates that by 2050 humanity will be trying to use twice as many renewable resources as the planet can supply(Figure1-8)(Concept1-3).
這張圖說明在全球大約有88%的是在高所得國家,而美國就擁有了全世界最大的生態足跡。如果近年使用可再生資源持續的以指數型態成長,全球足跡網路估計在2050年人類將會試圖使用地球所提供的可再生資源的兩倍(圖1-8)(觀念1-3)。
See Figure 3 on pp.S16-S17 and Figure 5 on p. S19 in Supplement 4 for maps of hum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for the worl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Figure 4 on p.S18 for a map of countries that are ecological debtors and those that are ecological creditors.
參閱在pp.S16-S17的圖3和在p.S19圖5補充4的一張人類生態足跡在全世界和美國的圖和在p.S18圖4ㄧ張國家的生態債務人和那些生態債權人的圖。
訂閱:
文章 (Atom)